專輯簡介
1975年出生於演藝世家,鋼琴教育由其父親啟蒙,自小便同時學習鋼琴與表演,先後在瑞士蘇黎士及德國漢諾威音樂院習琴。受教於Vladimir Krainev及Karl-Andreas Kolly。
1999~2001年間在將近30部的歐洲電影/電視作品中演出。
1996年開始在瑞士等地開始個人音樂會演出,技巧精湛扎實。
深受霍洛維茲、魯賓斯坦、顧爾德影響,演出及選錄之曲目皆為超技或者霍洛維茲等人所鍾愛的音樂會曲目。
首張專輯選錄最受歡迎的重量級音樂會安可曲:李斯:鐘/比才:卡門幻想曲/巴哈:G弦之歌、前奏曲/史克里亞賓: 練習曲/蕭邦:圓舞曲、前奏曲/李斯特:安慰曲/拉赫曼尼諾夫:Melody等而耳熟能詳的曲目。
在派崔克雷波德的個人網頁上,寫著「鋼琴家/演員」的身份。顯示他重視自己的鋼琴家身份重於演員的身份;一般熟悉歐美電影的觀眾,卻對派崔克雷波德這個名字的演員身份較為認識,完全不知道他原來也是技藝精湛的古典鋼琴家。
四歲開始由父親啟蒙學習鋼琴他,之後曾在漢諾威追隨著名的俄國鋼琴家克雷涅夫(Vladimir Krainev,第九屆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鋼琴大賽金牌得主)、以及蘇黎士音樂院鋼琴教授寇利(Karl-Andreas Kolly,他是恩格爾和霍佐夫斯基的學生,灌錄了四十張以上的專輯)學習鋼琴。派崔克雷波德在二十一歲開始在歐洲各地舉行演奏會,一九九九年決定拓展自己的藝術生涯,而參加了蘇黎士電影演員學校,從此就在好萊塢和歐洲各國拍攝了三十多部電影和電視。即使如此,他還是無法忘情古典音樂演奏,在不拍片時也固定會舉行音樂會和獨奏會。
他的鋼琴演奏技巧無疑是相當純熟的,這份錄音中,他彈奏了許多歷來超技鋼琴家們才會選錄的曲目,雖然都是短短不過三五分鐘的小品,但每一首都包含許多種艱難的技巧,像是李斯特的練習曲「鐘」改編自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協奏曲,這是要考驗鋼琴家右手大距離精準的跳躍技巧、而莫士可夫斯基的「火花」則是要考驗鋼琴家快速音階平均彈奏的技巧、而李斯特改編舒伯特的「維也納晚宴」和霍洛維茲的卡門變奏曲,這都是霍洛維茲本人在音樂會上拿來當作安可曲的招牌曲目,內頁轉載雷波德與老師寇利的對談中,也被老師逼得坦承他是真的很崇拜霍洛維茲,也因此片中許多曲子都是霍洛維茲的拿手曲目。尤其是這首卡門變奏曲,大家都知道霍洛維茲並沒有把樂譜寫下來,只留下錄音,因此雷波德是花了三個禮拜自己聽寫霍氏的唱片將之寫成譜的,不過他後來才發現原來有別的鋼琴家已經做過這件事。另外他也向老師承認,拍電影的誘惑很多,要從這些誘惑中回頭把自己關進琴房練琴並不容易。同時老師寇利也聽出來他選用的史坦威和霍洛維茲選用的那種金屬音很類似,特別指出他對霍洛維茲的崇拜。這是一份給愛音樂、愛電影也愛鋼琴的人的好錄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