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輯簡介
以「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原聲帶風靡全球的法國音樂家2008年影音大碟
完美展現鋼琴的優雅氣質與流暢音感,同時配搭電子樂器、打擊樂器與弦樂器的動人音樂創作
繼2002年榮獲法國凱薩獎最佳電影音樂獎肯定,熱銷百萬張的原聲帶大碟「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以及2003年勇奪德國電影獎最佳音樂成就獎的作品「再見列寧」之後,法國音樂家楊提爾森(Yann Tiersen)在2008年帶來一張真情流露的電影音樂作品《Tabarly》。
在籌備個人專輯的過程中,楊提爾森應邀為一部關於法國的水手Eric Tabarly的紀錄片《Tabarly》創作音樂,他說:「我當下以為這又是一部關於一個男人面對大海的紀錄片,在電影中放進一些手風琴音樂,我們就可以達到糟糕品味的境界,我在看過電影之後,發現它並不是那樣子的片子,影片對於Eric Tabarly做了細緻的描述,片子由Eric本人擔任講述旁白,十分真誠,完全沒受到媒體的影響,就像是上一堂關於正直的課,這就是我決定要接下這份工作,將我的專輯耽擱一陣子的原因,隨後我就錄製了一連串的音樂作品,有那麼一點為這個人進行音樂素描一樣。」
Eric Tabarly是法國海軍軍官,享有「法國帆船之父」的美譽,Tabarly跟他的帆船Pen Duick在1960-1990年代之間參加過無數的航海賽事,贏得過許多遠距離航海比賽冠軍,他分別在1964、1976年兩度拿下航海界著名賽事—「單獨橫渡大西洋競賽」(OSTAR)的冠軍頭銜,同時也寫下航海史上最高里程數的紀錄。在1998年6月14號的清晨,他在由英格蘭西南部的康瓦耳郡(Cornwall)的Newlyn市航向北愛爾蘭首都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航程中失蹤。Eric Tabarly的航海成就對於法國當代的航海家有著深遠的影響。
1970年6月23號出生於法國西北部的不列塔尼(Brittany)的楊提爾森,曾經在法國的雷恩(Rennes)、南特(Nantes)、布倫(Boulogne)等地的大學研習古典音樂,他喜歡透過大量的樂器或是玩具鋼琴、打字機去營造出具有極簡抽象派藝術風格的音樂,他自95年起陸續發行了創作專輯。在98年,他的音樂創作首度與電影結緣,法國凱薩獎最佳影片「天使熱愛的生活」選用了他在96年所創作的樂曲〈Rue des Cascades〉作為主題曲,茱麗葉畢諾許主演的電影「甜蜜愛麗絲」則是選用了98年的創作曲〈La Rupture〉作為插曲。2001年,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大量使用提爾森4張專輯中的音樂,同時也請楊爾森親自譜寫原創音樂,隨著電影的賣座,全球樂迷接觸到提爾森的清新音樂。2005年,他力邀影歌雙棲女藝人Jane Birkin以及Cocteau Twins樂團的Elizabeth Fraser、Tindersticks樂團的Stuart Staples為《Les Retrouvailles重逢》專輯跨刀獻藝。
提爾森選擇以鋼琴作為這部紀錄片的核心樂器,透過鋼琴的優雅氣質與流暢音感素描這位傳奇航海家的人生,除了鋼琴之外,他還配搭了貝斯、電吉他、古典吉他、小提琴、手風琴、馬林巴琴、單簧管、顫音琴、鈸鐃、ondes Martenot(*發明於1928年的電子樂器)等樂器的樂聲去捕捉航海家的一些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