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黑暗地下<山海塾>開創日本舞踏美學的極致
<影見>舞台在一片像是捲起一角的大白紙中展開,漂浮的蓮葉,在Takashi Kako設計的環境音樂中緩緩升起,彷彿磐古的開天闢地,場景如鏡面般相互反射、抗衡,象徵著實體的鏡子,也是我們的本身,以及上下互相對照的上天與人間,也衍伸出彼此之間的對話;全身塗滿白色顏料的舞踏手在其中攸遊,時而激揚,時而平靜,有時連音樂都停止,安靜的舞台不僅挑戰舞踏手對於動靜之間的掌握,也凝結了觀眾的情緒與劇場的空氣。
<水鏡之彼方-影見KAGEMI>於2000年12月在巴黎市立劇院(Théâtre de la Ville)首演,是該劇院在二十世紀最後的製作。《影見》首演後,廣受觀眾與藝評家的讚賞,法國世界報稱這場演出為「一個精采無比的旅程,帶領我們進入舞蹈最核心的神秘境地。」
在六○年代,日本當時正處於戰敗而低落的氣氛之中,在無法退去心中失敗的情緒下,街頭上開始出現抵抗美國的浪潮,而學生也發動學運抗爭。在舞蹈界也出現了一反常態奉西方芭蕾舞為圭臬的行動。舞踏創始者土方巽所認為,日本人的體態比西方人高修身材嬌小,無法優美的表現出芭蕾舞蹈所要求修長線條,因此需要開創一種全新的舞蹈美學,依據亞洲人身材特色所設計,「舞踏」因而誕生。
土方巽的舞踏,強調醜陋、變形、回歸原始自然的表演方式,舞者全身塗白,舉著弓形彎腿,滿地亂滾,臉部扭曲似乎極度痛苦,這種對於暴力與恐怖的迷戀,以及對於傳統價值的顛覆,讓此全新的舞蹈風格被冠上「暗黑舞踏」(Ankoku Butoh)之名。
「山海塾」的曾於1994年、1996年、2005年三度來台,分別演出了《卵熱》、《寂靜》與《響》,而2000年底於巴黎市立劇院首演的《水鏡之彼方-影見》,是該劇院慶祝進入全新千囍年的最後一檔製作,天兒牛大的編舞下,《影見》比起「山海塾」過往的作品更加豐富華麗,舞踏手的服裝由過去習為的灰色長袍改為華麗的緞面長袍,隱約可見世紀末風靡全球的神秘主義色彩的影響。天兒牛大在《影見》中,為以一場既簡約又華麗的秘密儀式向所有愛好舞踏的觀眾致敬。
活動需知
現在只要在8/31日前,回答『山海塾這次在台灣所表演的絕美之作叫什麼名字』
就有機會抽中由新象文教基金會及左耳文化出版社所提供的『《影見》入場劵一張及舞踏書籍一本』
表演時間:2008年9月5日 19:30 台北國家戲劇院
得獎名單
jimhow、tommyleegoodok、lillianliou、chungko、boko
pichin168、942030、appleapple1211、kennygo、chianglo
領票方式:
請於2008年9月1日~9月5日 早上10:00~晚上6:00 親至新象文教基金會領取
地址:台北市八德路三段20號10樓D室